行业动态
“物联网+公安”应用探索
日期:2017-11-30 浏览量:1440 标签:
近年来,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在国内外各行业得到迅猛发展,被视为下一个引领世界科技新潮流的风口,同时也为公安机关深化改革、科技强警、长足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。面对新机遇,公安机关应紧跟潮流、乘势而为,进行前瞻性思考规划,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警务革命中抢占先机。
一、相关概念
(一)物联网。它是继计算机、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,是利用RFID、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等技术,通过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共享,具有产业链长、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,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领域。
(二)RFID。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,它是物联网的重要组网手段之一,其电子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,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自动采集,实现物品的识别,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,实现对物品的管理。
(三)智慧地球。“智慧地球”这一概念由IBM首次提出,并建议美国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,把RFID等感应器嵌入到电网、铁路、桥梁、隧道、公路、建筑、供水系统、大坝、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,将其普遍连接,形成物联网,再将物联网与互联网整合,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。“智慧地球”提出以来,物联网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被认可,并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。
二、案例与前景
权威机构预测,物联网将在新的技术革命中大规模普及,2020年物联网产业将比互联网大30倍,并在信息产业革命中起着主导作用,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。2009年以来,在物联网和“智慧地球”概念影响下,美国、欧盟、日本、韩国和中国等国家都纷纷推出物联网发展战略。
近年来,我国物联网发展政策密集出台,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,国务院2016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在“十三五”期间要促进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的广泛应用。国内已有近 400 个城市规划建设基于物联网的“智慧城市”,四川省将在2020年力争形成千亿物联网产业集群。
当前,公安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启动第六次警务革命,实现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警务新变革,使传统的足下“奔波劳顿”转向指间“方寸掌控”,各地公安机关都在积极探索。如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于2014年起,在“互联网+”基础上,把物联网技术引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借助RFID技术,在全市范围实现了“以卡管人、以卡管房、以卡管车”的工作目标,在控制发案、打击犯罪和便民服务等方面发挥出良好功效,推动了基础工作转型升级。
三、公安应用探索
公安物联网应用前景极其广泛,在打击犯罪、治安管理、执法监督、安全监管、服务发展等方面都有用武之地,现结合外地公安机关成功案例与本地实情,就物联网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作粗浅探索。
(一)人员管理。校园安全是全社会的关注热点,也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责。南充教育规模长期居全省第二,截止2017年2月,全市现有中小学校791所,中小学生73万余人,规模极其庞大,未成年人及在校学生遭非法侵害时有发生。以嘉陵为例,可借助现有“两车”防盗系统雷达设备,重点向城区学校师生、家长推广RFID电子标签,借助GPS设备向部分农村学校推广定位终端,加强对未成年群体的保护。同时,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,可将应用范围向关注人员、吸毒人员、痴呆老人、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群体拓展,增强对各类人员的管控能力。
(二)“两车”防盗。2016年底,南充市摩托车保有量328616辆,市辖三区138803辆,占比42.2%,全市注册电动自行车249885辆,市辖三区110995辆,占比44.4%。全市公安机关正按“市局建平台、分县(市)局推前端、共建共用”和RFID、GPS/北斗“双模”运行的思路,大力推广“两车”防盗系统建设应用,省厅也要求系统所有数据必须符合相关接口标准。因三区“两车”总量占比较大,驾驶人区域往来频繁,加之“两车”盗窃案具有流窜性的特点,可适时率先在三区联网,由市局平台统一管理,整合“双模”优势,互补系统短板,实现跨区域追踪、各地协同追踪。待全市形成规模效应后,完成9县市区全部组网,提高实战质效。去年11月以来,嘉陵分局已布点RFID雷达200余套,2500余辆摩托车、电动车已安装电子标签和GPS设备,并组建了专业追车队,“两车”盗窃案同比下降31%,今年将累计完成雷达布点600个,安装车辆1.5万余量,实现城区全覆盖。
(三)智慧小区。以嘉陵区为例,2016年公安分局自筹30余万元,在治安情况复杂、安防设施落后、盗窃案件高发的“丽阳一期”还房小区建成了基于物联网及RFID技术的“智慧安全小区”,集成视频监控、周界防范、出入管理、单元门禁、人脸识别、车辆防盗、人口管理七个子系统,实现了实时定位、轨迹查询、电子围栏、违法报警、视频联动等功能,去年8月“智慧安全小区”试点以来,该小区入室盗窃案、“两车”盗窃案实现了零发案,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。目前,经分局积极汇报争取,嘉陵区委常委会已审议通过“智慧安全”小区建设项目,涉及资金1997万余元,分三年推进实施,2017年将在还房小区、单位小区建成30个标准化的“智慧安全”小区。同时,由区政府出台安防建设标准,分局对在建小区进行安防验收,从源头上把好技防关。
(四)安全监管。在民爆、危化物品管理中,可升级改造企业仓库,建成集信息采集、指纹识别、门禁管控、视频监控、自动报警等功能的监管系统,对民爆危化物品批量安装RFID标签,对运输车辆安装定位装置,采集保管员指纹,严格限制出入,全程视频监控,规范操作流程。民警通过系统就可以远程即时查看民爆、危化物品的生产、储存、运输、使用等环节,一旦出现异常,可快速溯源。例如江苏省南京市化工园区,内有170余家化工企业,公安机关不仅建成了物联网危化物品监管系统,还引入了可燃性气体泄漏探器,一旦空气中的可燃性气体、颗粒物浓度超标,将实时报警。
(五)交通管理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人流、车流不断增加,拥堵已成为难以根除城市顽疾。《2016年南充市公安交通管理数据年报》显示,去年汽车同比净增67262辆,增长20.57%,全市交管工作面临新的考验,而依托物联网技术的“智能交通”系统可帮助破题。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,2010年起分三年研发了交通状况实时监测系统,后升级为“城市道路交通状况预测预报系统”,该系统由流量采集、数据处理、信息发布模块组成,在城区主要路口布设探测装置,实时采集车流数据,后台同步模拟运算,再通过街面LED、互联网、广播、手机等媒介,全天候实时向车辆发布路况信息,对车辆科学分流,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状况。
(六)监所管理。为看守所、拘留所、戒毒所在押人员佩戴具有定位、录音、报警、存储等功能的腕带,腕带可记录人员的基本信息和日常活动信息,通过感应接收器,对其消费、提讯、会见、劳动、提押、就医、出入监所等活动进行查看、管理、跟踪、报警,使监所管理更加透明、规范、安全。
“物联网+公安”应用前景光明,但在具体实践中切忌照搬外地经验,还需结合本地实情,从顶层设计、运行机制、研发协作、人才保障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物联网技术将出现在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,为现代警务插翅添翼。(来源:公安网)